北方城市二次供暖系统(指小区内换热站至用户端的供暖环节)长期面临 “三难” 困境:
能耗居高不下:传统换热站依赖人工调节,供水温度与实际需求脱节。某省会城市数据显示,老旧小区二次管网热损失率达 25%,较新建小区高 10 个百分点,每年多消耗标准煤约 8 万吨。
温度调控滞后:用户室温与换热站参数反馈存在 8 - 12 小时延迟,“白天过热开窗、夜间寒冷投诉” 现象普遍。2023 年某小区供暖季投诉量达 320 起,其中 75% 涉及温度不均。
运维效率低下:管网漏水、阀门故障等问题需人工巡检发现,平均排查时间超 48 小时。某换热站因阀门失灵导致 3 栋楼停暖 3 天,直接经济损失超 15 万元。
随着 “双碳” 政策推进与居民供暖需求升级,传统依赖 “经验调节”“人工巡检” 的模式已难以为继。4G/5G 物联网技术通过构建 “感知 - 传输 - 调控” 闭环体系,成为二次供暖系统节能增效的核心解决方案。
基于 4G/5G 物联网的二次供暖系统采用 “端 - 网 - 云” 三级架构,实现全链路智能化:
1. 感知层:全域数据采集网络
换热站部署压力传感器(精度 ±0.02MPa)、温度传感器(误差≤±0.5℃)、电磁流量计(量程 0 - 500m³/h),实时监测一次网供水温度、二次网进出口压力等 12 项关键参数;
楼栋单元安装超声波热量表(计量精度 2 级),户内设置室温采集器(采样频率 1 次 / 小时),覆盖 98% 以上用户;
管网关键节点(如阀门、补偿器)加装振动传感器与漏水检测仪,异常工况响应时间<10 秒。
2. 网络层:4G/5G 专属通信链路
换热站主控柜集成工业级 4G/5G 路由器(支持 LTE Cat.6/5G NR),通过 RS485 总线接入各类传感器,数据经边缘计算预处理后,仅上传超标数据与关键趋势(如供水温度持续上升);
采用物联网卡组建 APN 专线,数据传输经 SSL 加密,符合《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》要求,在强电磁干扰(如换热站水泵电机)环境中,通信丢包率<0.3%;
支持 4G/5G 双模切换,老旧小区 5G 信号弱区域自动切换至 4G 网络,确保室温采集器等终端设备在线率>99.5%。
3. 应用层:智能调控平台
实时监控模块:动态展示换热站运行参数、楼栋供热量、户内温度分布,支持从 “换热站 - 楼栋 - 住户” 三级数据钻取;
自适应调节算法:结合室外温度(接入气象数据)、户内实际温度与历史能耗模型,每小时自动修正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,调控精度达 ±1℃;
故障诊断系统:通过分析管网压力波动、流量突变等数据,自动识别漏水点(定位误差<5 米)、阀门卡涩等故障,2023 年某项目故障检出率达 92%;
分户计量模块:支持按热量计费与室温远程控制,住户可通过 APP 设定室内温度阈值(16 - 24℃),系统自动调节入户阀门开度。
项目背景:某市建于 2000 年的 “阳光小区”,含 12 栋住宅楼(540 户),原二次供暖系统存在三大问题:
室温温差大:同一楼栋顶层与底层室温差达 5℃,投诉率占全市同期 15%;
能耗超标:换热站日均耗热量 280GJ,较节能标准高 30%;
故障处理慢:2022 年冬季因管网漏水导致 2 次停暖,平均恢复时间 72 小时。
物联网方案实施:2023 年采用 FIFISIM物联的4G/5G 物联网方案完成升级,关键措施包括:
感知网络部署
换热站加装 16 台智能传感器,实现供水温度、压力等参数秒级采集;
每栋楼安装 4 台楼栋热量表,每户客厅部署室温采集器(电池续航≥5 年);
地下管网每隔 50 米安装 1 台漏水检测仪,共布设 32 台。
通信系统优化
换热站部署工业 4G/5G 路由器,支持边缘计算功能,本地完成供回水温差超限判断;
物联网卡采用 “流量池” 计费模式,540 户终端设备年均通信成本约 8000 元,仅为有线网络的 1/4。
智能调控实施
平台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:室外 -5℃时,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为 55℃;室外 -15℃时,设定为 65℃;
对室温低于 18℃的住户,自动开大入户阀门;高于 22℃的住户,适当关小阀门,实现 “按需分配”。
改造后成效:
能耗降低:换热站日均耗热量降至 205GJ,节能 26.8%,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 280 吨;
温度均衡:户内室温标准差从 ±2.3℃降至 ±0.8℃,投诉量下降 91%;
运维效率:漏水故障平均排查时间从 48 小时缩至 4 小时,2023 - 2024 供暖季未发生停暖事件;
经济效益:小区年节约供暖费用 18.6 万元,住户平均采暖费降低 22%。
通信可靠性保障
工业路由器采用 IP65 防护等级、-30℃~70℃宽温设计,在换热站潮湿、多粉尘环境中,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达 30000 小时,较传统 PLC 通信模块提升 5 倍。
调控精度提升
4G/5G 网络低时延特性(<100ms)确保室温数据实时反馈,结合自适应算法,二次网供水温度调节精度达 ±1℃,较人工调节(±5℃)提升 80%。
成本可控性优化
无线部署省去管网布线成本(每公里超 2 万元),某 10 万平方米小区改造节省初期投入 15 万元;物联网卡按实际用量计费,避免传统有线网络的固定月租浪费。
扩展兼容性优势
系统支持接入太阳能辅助供暖、地源热泵等新能源设备,某项目后期加装 50kW 光伏板,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 “峰谷互补”,进一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赖。
随着北方城市供暖计量改革深化,4G/5G 物联网技术将成为二次供暖系统 “节能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” 升级的标配,为实现 “按需供暖、精准计量” 提供核心支撑。